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_肖新建:我国新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

2024年05月17日 来源:点击: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张诗奇)近年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代表,发展亮点突出、增长潜力巨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世界提供了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在5月6日召开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创刊两周年暨经济形势解读会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从我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对世界贡献。

肖新建:我国新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

2013年到2023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6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1.5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40倍,市场占有率从不足1%到31.6%。“在此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增长。”肖新建表示。

一是我国新能源电力装机高速增长,绿色低碳电力总量超全国一半,增量贡献超九成。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6亿千瓦、同比增长55.0%,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1.5%;全国绿色低碳电力总占比达53.3%,大于火电46.7%装机占比。今年1—3月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水电等绿色低碳电力装机增量占比达90.8%。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4月份前半个月市场占有率超过5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总销量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31.1%。2024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

在肖新建看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结果,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结果。

一是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电力后来居上,走出一条浴火重生的道路,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发展新能源电力,促进了西部资源丰富区与东部产业集中区的协调发展;发展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的体现;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车产业均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双向互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以用户为中心,不断优化并提升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政府战略引领加速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市场竞争充分释放、充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推动行业经营主体优胜劣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在提及我国新能源电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时,肖新建表示,“我国新能源电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大。”

一是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需求,均为目前装机规模的4—5倍。从替代当前传统燃油汽车一半比例计算,新能源汽车也有近1.5-1.6亿辆增量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未来增量空间十分巨大。

二是全球对绿色发展需求潜力巨大。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年需求将达到8.2亿千瓦,是2022年的约4倍,全球潜在需求巨大。

肖新建同时提到,我国绿色低碳产品将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满足全球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国电动汽车等质优价廉的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有利于西方消费者,有助于美国和欧盟向绿色经济转型,也让许多发展中国家可承受,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构建绿色低碳体系作贡献。

二是从理论和现实上“中国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近期,美西方此次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理论上违反了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准则。近年来我国大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为80%左右,处正常产能利用率水平。

三是指责我“产能过剩”问题深刻反映了美西方逻辑缺陷。若按美西方指责中国的定义和标准,众多数据将表明美国存在过剩产能,反映出美西方“双标价值观”;攻击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否定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是美西方推行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新能源汽车破除了美西方燃油汽车长期垄断的市场和利润而遭受攻击,反映了美西方的霸权思维。另外,美国不敢承认其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赛道上已经落后,更不敢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渲染“中国产能过剩”,深刻反映了其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自信和焦虑感。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