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新主力)

2024年02月06日 来源:点击:

《中国经济周》 记者 孙庭阳|北京报道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

2024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公布好消息。比亚迪2023年累计销售新能源乘用车301.3万辆,同比增长62%;广汽埃安销售48万辆,同比增长77%;理想汽车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长182%;长城汽车销量达26.16万辆,同比增长98%。

这与国家和地方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有很大关系。

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新主力

国家力促新能源汽车消费

2023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不是首次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在会议前一天,即2022年12年1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便利二手车交易。

信达证券点评,这个政策,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望持续推动电动车指标提升。

预计至2027年末,国家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约为8350亿元。

2023年6月份,财政部等三部委发布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购置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的时间延续到2027年末。据测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在当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相关领导指出,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预计2023年全年免税额将超过1150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文认为,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

资料显示,自2014年9月1日起,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后3次延续该政策。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计免税规模超过2000亿元。

除了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外,国家还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对纯电动汽车不征消费税。

我国在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降低使用成本方面也频频发力。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中,除优化汽车限购外,提出了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推动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等举措,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相关部门随后发布的政策解读称,对广大老百姓而言,汽车是仅次于住房的最大消费品,购买时不仅会考虑初始购置费用,也会考虑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购车成本相对较高,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但使用过程也受充电条件、充电价格等因素影响。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是我国新增汽车需求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出行工具替代升级方面,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具有较大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电动助力车和摩托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并且还在持续增长。通过鼓励低速电动车更新换代,假设每年其中的1%更换升级为电动汽车,有望释放约200万辆电动汽车的市场空间,新增消费需求超过千亿元。

各地力促新能源汽车消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末,包括上海、武汉、青岛、南昌、济南、西安在内的多个城市,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发放消费补贴、加大新能源号码编排投放数量等多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4年1月初,河南省发文,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让利促销,支持各地对在省内新购汽车的消费者按照购车价格的5%给予补贴,最高补贴可达1万元。

汽车在稳定生产、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推进创新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产业带动作用。

资料显示,2022年汽车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41%,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比重6.7%。汽车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例连续多年超过1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2023年11月回答关于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世界第一的问题时说,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在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绿色和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升级类和绿色商品消费需求都在持续释放。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都比较强,产品比较丰富,供给能力不断优化提升。

据国家统计数据,2023年前11个月,我国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销售4.32万亿元,占比10.11%,是占比最大的一个类别。汽车消费成为支撑国内消费的重要支柱。202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2.3%。这一数值,排在主要行业同比增幅前两名。

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新主力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新主力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利润、员工数量和工资均大幅增长

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行业,从业员工数量、员工薪酬多数都会增长,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该行业。该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逐渐增长,也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个行业中。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员工数量持续增加,员工年度薪酬也在增长。这些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都超过市场平均。

A股市场上,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电池的有27家上市公司。这27家公司2022年末员工总数128.5万人,比2021年末增长35%,比2019年末增长58%。这些上市公司2022年为员工支付的薪酬共计1800亿元,比2021年增长33%,比2019年增长71%。

例如,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2019—2022年员工总数分别是2.68万人、3.3万人、8.36万人和11.9万人,2019—2022年员工年度平均薪酬分别是15.55万元、15.43万元、14.22万元和18.93万元。

制造新能源汽车的长城汽车,2019—2022年员工总数分别是6万人、6.3万人、7.8万人和8.7万人,2019—2022年员工年度平均薪酬分别是11.97万元、12.24万元、13.57万元和15.5万元。

特锐德是充电桩龙头企业,该公司2022年运营的充电桩及充电量排名,均为全国第一。该公司2019—2022年员工总数分别是5976人、6562人、7643人和8303人,同期员工年度平均薪酬分别是14.1万元、12.51万元、13.8万元和16.03万元。

这27家上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1.8万亿元,同比增长28%;2023年前3季度净利润合计831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均高于同期全部A股的增幅。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在增长。

这27家上市公司,2019—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分别是1.52万亿元、1.54万亿元、1.78万亿元和2.14万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合计分别是441亿元、425亿元、552亿元和801亿元。

再来看前文提到的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变化。

宁德时代2019—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是458亿元、503亿元、1304亿元和3286亿元,净利润分别是46亿元、56亿元、159亿元和307亿元。

长城汽车2019—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是962亿元、1033亿元、1364亿元和1373亿元,该公司同期的净利润分别是45亿元、54亿元、67亿元和83亿元 。

特锐德2019—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是67亿元、75亿元、94亿元、116亿元,该公司同期的净利润分别是2.4亿元、2亿元、1.9亿元和2.7亿元。

还有新的公司斥资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接近2023年末,小米召开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宣布了小米首款定位于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华西证券认为,随着优质汽车的供给,新能源汽车有望进入加速渗透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员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31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1150万辆,出口约550万辆。东方证券更乐观,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1140万辆,同比增长22%;海外市场销量662万辆,同比增长25%。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期)

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新主力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