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贴膜书_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2024年05月17日 来源:点击:

最近,关于理想汽车起诉临沂理想汽车贴膜工厂的事件火了。起因倒也不复杂,理想认为这家名为理想汽车贴膜工厂的小店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其经营范围也在理想注册的品类范围内,于是一起诉状将其告上了法庭。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该案件已经于7月20日下午庭审完毕,目前正在等待择日宣判。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却令人感觉有些不吐不快。随着一些大企业的“法务部”越来越强势,普通人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

甚至功夫汽车忍不住想,要是大众、长城这些名字更大众化的品牌开始搞商标维护,不知道多少小店要中招。

(1)从理想汽车装饰到理想贴膜工厂,犯规了?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涉事贴膜店的老板叫朱裕昊,据他称自己的小名就叫理想,叫这个名字已经30多年。

刚看到这个信息时,功夫汽车本能是表示不信的,毕竟应该很少有人的小名会叫理想。但随后车主晒出了照片,似乎又变得可信了。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从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十年前非常典型的一家汽车美容店,甚至旁边两家店也是在售卖汽车用品和装具。而这位店主的门店,也确实叫理想汽车装饰,这一点倒与店主的描述基本一致。

同时我们也能查到,2022年2月该店主注册了临沂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商标,并在3月份改成了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很多理想的粉丝认定这就是店主“碰瓷”的证据。

但在功夫汽车看来,这个“证据”的含金量其实不那么足。毕竟这家店从理想汽车装饰改叫理想汽车贴膜工厂并无突兀之处,注册叫服务有限公司也是合情合理,并不能就此认定是为了碰瓷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至于理想汽车的相关“取证”,则更是透露着满满的优越感。具体做法是理想汽车进行了“暗访”,开了一辆车过去门店贴膜花费了5000,然后就认定店主净赚了4800元,并且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赚了几百万。

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无力吐槽,对于理想这种大SUV来说,5000元的价格虽然不低,但也远远谈不上天价。而且实体店大家都知道的,本身溢价就会相对高一些,理想为了凸显“黑店”的效果,想必是不会讲价的。这样一来一辆车贴出5000元的价格,本就不算什么稀罕事。而就此认定店主靠着理想汽车的名头大赚特赚,更是无稽之谈。

而且咬定全车贴膜的成本就200元,更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先不说大SUV的贴膜成本肯定不止这么点,并且贴膜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人工费用。哪怕真的价格是这么多,成本和售价一定是强关联吗?理想L7选个特殊车漆就要10000元,那车主是不是也能拿着一桶油漆的价格来找理想算账?

(2)冒充官方?还需核实

估计是商标侵权的说法站不住脚,在理想最新的声明中,也调整了说法。理想表示“理想”一词的使用在生活中非常广泛,之所以要状告该店,是因为该店冒充理想汽车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商业活动。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目前店主的回复是绝无此事,自己并没有打着理想汽车官方的旗号进行相关的商业活动。当然,功夫汽车看到这个说法也是比较懵的。

临沂处于山东的东南部,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既不是省会,也不属于沿海的大城市。一个不限牌的北方城市,理论上讲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会太高,打着理想汽车的名头真的能赚很多吗?贴一辆理想汽车未必能比贴两辆大众赚得多。

至于冒充理想汽车官方销售、团购,这个难度就更大了。要知道理想的销售门店都是直营店,这些直营店互相之间抢客户就已经非常凶了。一个做汽车贴膜的店,仅凭几句话就能骗掏三四十万的客户群体上当,怎么看都有点魔幻现实主义。

而从理想汽车目前的反应来看,始终没有拿出切实的证据,似乎也说明这些说法立不住脚。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而理想汽车在法务层面的重拳出击,则更加令人看不懂。为了打赢这场官司,理想汽车的法务部门加班加点,弄出了足足一万多页的诉讼材料。要求连续三十天登报道歉,并且赔偿损失120万元。

先不说这天价赔偿,光是这诉讼材料可是一万多页呀,我们都知道500多页的数已经是厚厚一本,好家伙理想起诉这家店,直接写了几十本书。

不知道是该夸理想有才,还是要替这名店主捏把汗。

(3)法务双刃剑,勿乱用?

对于一些民事纠纷,派法务入场,汽车行业的这个风气应该是特斯拉带进来的。最初也起到了一些积极的意义,至少能警告部分个人或者机构,在评论某些事情时不要张口就来。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大公司的法务入场,正在变成一把双刃剑。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首先我们能看到,汽车公司想要“拿捏”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了。一夜之间就能弄出一万多页的诉状,团队也能全方位无死角地抓对手的“破绽”。甚至即使是不占理,也能让对手付出惨痛的代价。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车主韩潮,他从特斯拉官方买了一辆Model S型二手车,后面发现该车实际上是一辆“事故车”。为此打了足足三年多的官司,最终收获了“退一赔三”的裁决。但他与特斯拉的对簿却仍未结束,仍有多起名誉侵权纠纷案等待审决。不出意外,接下来的几年这名车主的主要工作仍是打官司。

至于所谓的理想汽车贴膜侵权案,结果也会大差不差。个人是很难与资本抗衡的,因为根本耗不起。

理想汽车怒告贴膜店,豪掷一万多页诉讼书,大众、长城狂喜?

更关键的是,车企可以想说啥说啥,车主却恐怕只能噤声。理想曾经表示自己的悬架没问题,结果没多久就大规模召回;曾经反复表示理想ONE不会换代,结果一个月内就完成了火速“升级”;当然还有大肆宣传自己的智能驾驶多么先进,结果出事了就赶紧甩锅。

如果车企法务部的能量越来越强,车企在营销时可以随意宣传、承诺,但车主评价却要慎之又慎,这样的“盛世”恐怕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4)功夫拍案

目前的说法是,贴膜店店主需要提供相关证明,证明自己从2012年开始就在使用理想汽车的相关名称,并且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这又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如何证明自己的影响力?经营规模、客户数量还是销售额?甚至于这样一家小店,大概率在税务、消防等方面,都是经不起查的。

因此大概率,作为商标拥有者的理想汽车,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毕竟最坏的结果,就是理想状告不成,店主平安着陆,但那又会对理想有什么影响呢?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